慈善会与中国式现代化公益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24-12-03
浏览量:28
来源:慈善公益报社
字体:
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教授、中华慈善总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王振耀

 一、中华慈善总会与各级慈善会奋进30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公益的探索作了重要贡献

  在中华慈善总会成立30周年之际,回想过去岁月,在中国现代慈善事业恢复发展之初,每逢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布置社会捐赠工作,总是公布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三个单位的捐赠账号,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与中华慈善总会密切合作,不断开创社会捐赠事业;特别是2005年和2008年,民政部与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召开中华慈善大会,举办中华慈善论坛,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作为当事人之一,抚今追昔,更为中华慈善总会30年的成就而骄傲!

  综观全局,中华慈善总会与全国各级慈善会的几十年探索,客观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公益发展之路做出了重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些经验,需要更为深入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发。

  二、中华慈善总会的宝贵实践:普及慈善组织与广开善源

  中华慈善总会成立30周年,在组织建设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基本普及了慈善会组织,使得慈善(联合)会成为覆盖全国的一个较为完备的组织系统。早在1994年之前,崔乃夫、阎明复、陈铁迪等就取得共识,决定为慈善正名,并发起建立中华慈善总会。这一有着远见卓识的创举,得到了倪志福、王光英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支持。正是在1994年,以中华慈善总会的创立为标志,上海、北京、吉林、安徽等地也建立起了地方慈善协会或慈善基金会。这以后,慈善组织日益普及,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在乡镇、街道和村庄、居委会建立起了慈善工作站等组织。可以说,慈善会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重要的慈善组织枢纽型机构。慈善会的组织化过程,客观上也是慈善事业的社会发动过程。而中华慈善总会,已经被各个地方慈善会认定为“主心骨”。

  就社会功能而言,仅中华慈善总会30年募捐的款物价值已经超过1600亿元,平均每年超过50亿元。而各级慈善会尤其是省级慈善(联合)会、慈善基金会,更为坚实地担负起社会慈善事业的组织、发动和引领作用。各级慈善会组织,已经在慈善领域成为党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重要沟通平台。而在慈善资源的动员方面,各级慈善会组织已经形成公益项目自上而下的较为周密的传输体系。在社会交流尤其是国际交流方面,各级慈善会组织也已成为内外慈善联络特别是地区之间交流与国际合作的枢纽。

  各个地方慈善会,自觉将慈善工作纳入党和政府的总体部署,在长三角慈善一体化、京津冀慈善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的融合,包括沿黄九省区的深度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慈善项目方面,慈善会的不少重大项目已经产生了制度性的影响。比如,总会的“幸福家园”项目已经完成在全国布局并在多个地方深度推进,使得慈善事业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紧密结合起来;大病救助项目多年实施,缓解了众多患者的困难,促成国家医疗救助制度的结构性充实;而由湖北省慈善总会所总结的应急慈善经验和促成的立法行动,更是促成了国家慈善制度的重大创新。

  在数字慈善方面,各级慈善会组织与腾讯基金会长期系统的合作,已经促成99公益的广泛创新,促成了“玖玖公益节”的创立,这一网络慈善,在国际慈善界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而中华慈善论坛与《慈善公益报》的倡导,多学科的交流,更是在慈善理论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华慈善总会30年实践的理论意义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究竟要走什么道路?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真正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公益的发展之路。这是中华慈善总会30年实践所蕴含的重大理论意义。

  从慈善事业的社会功能看,它绝不是简单的政府功能的补充与配合,其自身就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

  大量事实说明,慈善事业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执政党领导和组织群众凝聚社会的重要领域,是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期创造的慈善工作经验与近年来的实践进一步表明,慈善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事业。为什么浙江省能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在许多地方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在浙江那里都能做得好?为什么浙江能够在县一级注册400多家基金会,而多个省份还是空白?这是需要全社会进行认真反思的!

  还要看到,慈善组织的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增强。无公益,不商业,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商业向善、科技向善、金融向善,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无公益、难服务也正在得到证明。因为社会服务尤其是“一老一小”服务是高社会价值的产业,如果缺乏慈善的力量,会很难健康发展。

  同时,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方面,也需要将多个良好理念具体转化为慈善项目与志愿服务。这也是慈善力量尤其是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所不可或缺的。

  从更为广义的学术理论来看,过去人们过于注重划分“官办慈善”和“民办慈善”,甚至过于强调慈善的民办性,其实不尽妥当。因为,这些年的经验证明,两类慈善密不可分,互联互补,这是慈善的基本生态。只有充分发挥包括中华慈善总会在内的各级慈善会组织枢纽性的作用,我国慈善事业才能够健康发展。正如北京慈善协会会长温庆云所说,各级慈善会组织只有始终牢记职能定位,把握中坚性、行业性、枢纽性的特殊属性和职责作用,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慈善会组织面临的基本挑战

  这一基本挑战集中表现为:在人均GDP 1万美元的水平之上如何开拓慈善事业的未来?全世界2011年即已经达到人均1万美元,中国则是2019年达到人均1万美元,2021年以来已经连续3年达到全球人均GDP 12000多美元水平,这是一个巨大历史性转变,对经济与社会建设提出了重大的升华性挑战。慈善事业需要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深入贯彻新修改的慈善法,创造性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最为突出的挑战在于,随着企业日益社会化,不少企业已经变成基金会的独资企业和占据较大股份企业,德国的养老院半数以上均为慈善机构举办,那么,中国的慈善事业能不能在慈善会的引领下不同程度地与国际接轨,探索适宜新经济发展水平的慈善事业。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商业文明开始追求好与更好,休闲产业的地位日益重要,慈善组织如何来进行这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对接呢?

  五、瞻望:落实城乡社区慈善 全面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公益事业的新格局

  我国慈善事业正处于一个相当关键的发展时期。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城乡社区慈善完全可能会成为发展的重点,因为人人在自身社区内参与慈善从而互帮互助,才会形成整体性的社会合力。而如何将慈善事业落实到城乡社区,使其与基层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志愿服务与经常性捐赠深度融入城乡社区的和谐发展进程,真正使慈善成为大众的事业,成为生活的必需,实际上是一场春风化雨式的社会建设革命,特别需要各级慈善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行总体性的部署与发动。

  更进一步讲,各类社会服务实体深入到城乡社区落实“一老一小”与残疾人事业等,需要更多的社会协调和动员工作,包括志愿服务精神的发扬和组织化,尤其是跨区域社会组织和参与和城乡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对接等,所有这些公共服务实体的整体性参与,如果缺乏慈善会这样能够全方位动员公共资源的枢纽与平台型组织的支撑,就不可能产生持续性与网络化。因此,已经取得城乡社区慈善丰富经验的全国各级慈善会组织,客观上必然要承担起倡导、引领、组织和社会发动的职责,这是历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