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成潮看浙江 ——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浙江多地调研基层慈善与社会工作

发布日期:2024-12-30
浏览量:1321
来源:中华慈善总会官微
字体:
分享:

岁末浙江,云卷云舒,潮起潮平。12月16日至19日,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受邀出席长三角慈善一体化论坛——第十一届“西湖论善”期间,深入浙江杭州、宁波、海宁、余姚等地调研慈善与社会工作,与各地慈善界同仁和社会工作者探讨交流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有效发挥慈善与社会工作综合优势,合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2月16日,宫蒲光一行甫一抵达杭州便驱车前往知名爱心企业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参观传化大厦企业展馆,详细了解传化集团发展历史及产业布局,重点了解了传化慈善基金会运营、慈善项目开展以及慈善资金使用等情况,并与公司董事长徐冠巨进行座谈交流。

640.jpg

传化集团是一家集多产业、多品牌、全球化经营于一体的实业集团。在37年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企业宗旨,将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时代科技、经营理念深度融合,在化学化工、智能物流、科技农业、生物科技等多领域纵横驰骋,优质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企业成功相媲美的是传化集团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卓越成就。在徐传化、徐冠巨两代企业家、慈善家带领下,传化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膺“中华慈善奖”。传化集团创立全国首个服务千万卡车司机的慈善公益项目“传化•安心驿站”、助力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健康扶贫的“传化•安心卫生室”项目、于萧山区浦阳镇首创的“谢径安•传化和美乡村”模式等使“传化”美名广为传播,备受赞誉。徐冠巨表示,集团今后仍将继续发展国家鼓励的、社会需要的、自身有能力去做的慈善公益事业。聚焦重点慈善项目,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致力于提升传化集团的社会影响力。

宫蒲光在交流中回忆起今年3月28日在萧山区浦阳镇谢家、径游、安山三村联办的“谢径安传化农创村”进行考察的情景,对项目所展示出来的乡村振兴生长力留下了深刻印象:1.5万平方米数字种苗工厂、全省第3个生物育种试验专用共享基地、浙江省首个村级公益基金会、三村为残低保农户增收共富建造的“慈善大棚”……“谢径安传化农创村”这一慈善样本,让人们看到了慈善的未来与发展方向。

宫蒲光对传化集团纵横多个领域,打造多家实体,通过“产业+慈善”独特模式与发展路径持续支持公益慈善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希望双方能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为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宫蒲光一行前往萧山区南阳街道实地调研慈善共富基地“南阳伞·共富坊”,详细了解街道社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引导企业助力家乡振兴,带动居民就地灵活就业的“共富”模式。南阳街道被誉为中国“四大伞乡”之一,独特的“伞文化”闻名遐迩。2023年,街道响应“共富示范区”建设号召,打造“南阳伞·共富坊”,探索出了一条富于特色、量质并举的共富路径。

在南阳街道潮都社区,宫蒲光一行参观了“共富坊”伞具组装车间,与街道工作人员和车间工人进行了交流。为将“共富坊”打造为“富民之坊”,潮都社区通过网格员、就业协管员、居民志愿者等先后摸排整理出社区全部失业居民名单,再以慈善共助形式安排全员上岗。截至目前,社区已累计帮助600余名(次)失业居民实现再就业,人均年增收1.05万元。小工坊大事业,小切口大成效,潮都社区一举实现了失业居民家门口再就业的目标。

宫蒲光对“南阳伞·共富坊”政府搭台、产业唱戏、慈善助力共同富裕的运营体系予以高度评价,指出萧山区慈善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对全国各地社区慈善事业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应全面及时总结经验,提炼推广先进做法,为基层慈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12月17日上午,宫蒲光一行在海宁市出席“西湖论善”活动,下午便来到海宁市海洲街道新庄社区,对其着力打造的“慈善生活圈”进行考察调研。

新庄社区位于海宁城南新区,下辖两个村居小区和一个城市住宅小区。作为一个城乡一体化所诞生的新社区,新庄社区积极探索,打造了“慈善生活圈”,设立了城乡融合慈善共富基金,助力改善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慈善生活圈”商铺总长约300米,林林总总有30家商户,涉及餐饮、水果零食零售、汽车保养等多个业态。社区规定,居民游客无论在“慈善生活圈”的任何一家店面消费,都能通过店面的捐款奉献爱心。为使社区慈善持久发展,新庄社区与海宁市慈善总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将社区慈善共富基金纳入市慈善总会统一管理,全部用于社区扶弱济困,扶老优抚等慈善事业。

宫蒲光对新庄社区“慈善生活圈”的创想与实践予以高度称赞,指出“慈善生活圈”体现出了社区慈善与社会治理强大的生命力,充分展示了资源整合力强、效率提升显著的优势,对‌促进社区居民参与慈善,形成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增强居民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

12月18日,宫蒲光一行来到余姚市梁弄镇“乡村振兴示范村”横坎头村,参观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对村慈善实体建设、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调研。

横坎头村曾是浙东抗日根据地机关所在地,有“浙东红村”美誉,也是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专程考察调研并亲笔回信激励全体村民不懈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村庄。多年来,横坎头村突出红色引领,实现绿色发展,终将这个曾经闭塞贫穷的山村转变为安居兴业的幸福家园。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横坎头村积极促进文化教育、卫生健康、慈善公益的结合,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横坎头村与社会慈善帮扶也有着不解之缘。闻名全国的宁波匿名慈善家“顺其自然”2000年的20万元捐款就定向用于横坎头村的“仁慈教学楼”建设,使村民切身感受到了来自慈善的温暖。

宫蒲光表示,横坎头村的蝶变是革命老区在党的领导下通过集体力量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他希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丰富完善,成为红色与传统文化传播、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优质平台,不断加强慈善公益项目与本地实际需求的紧密度,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更大作用。

调研期间,宫蒲光听取了余姚市慈善总会会长孙钜昌的情况介绍。近年来,余姚市慈善总会积极建立各类专项基金,使定向捐赠不断增量扩面。“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慈善基金”“余姚农工党公益基金”“‘共富实验点’小微基金”等为余姚慈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慈善总会成立27年来,余姚先后有10位个人和17家单位获得浙江省级慈善奖;26位个人和22家单位获得宁波市级慈善奖。

宫蒲光对余姚市慈善总会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做法与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余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便有崇德尚贤、乐善好施之风。多年来,市慈善总会在扶弱济困、赈灾援助、文化传播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浙江以至全国慈善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希望余姚慈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拓展创新,力争更多佳绩。

12月19日上午,宫蒲光一行来到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实地考察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宁波慈善基地”“慈善商店”“慈善文化展厅”“168救助+慈善研究基地”“星宝·晴朗空间”项目等,听取了万安社区党委书记徐剑英的工作汇报。

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是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发起、爱心企业雅戈尔集团给予支持的社会服务机构,是宁波市级慈善基地,也是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全省首个“慈善+社工”实体化运营平台。从琳琅满目的“慈善商店”到“久久乐活‘老闺蜜’”咖啡馆,从“幸福邻里大本营”到社区“共享农场”……万安社区根据居民“需求清单”,通过“政府投入+企业合作+社会参与+居民捐款”模式创立的社区慈善项目多达12个,吸纳600余名居民参与其中,乐享慈善。

“9.9元,喝一杯咖啡,做一次公益。”在乐活“老闺蜜”咖啡馆里,宫蒲光与年逾70岁的老店员亲切交谈。据介绍,咖啡馆的每一笔营收都会注入万安社区在市慈善总会专门设立的“万安共富基金”基金账户,用于支持社区建设和咖啡馆自身的成本支出。“老闺蜜”咖啡馆自今年3月开业至今,已累计落账善款近两万元。虽然数额不大,但由此产生的“社区慈善撬动基层治理”的化学反应却令人看到了它的价值。老店员介绍说,一杯咖啡9.9元的定位出于三种考虑:一是由宁波市扬帆久久慈善基金会发起的“久久乐活”计划;二是全体店员的平均年龄已达70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生活让大家有了“99岁”的追求;三是希望社区慈善公益事业长长久久。宫蒲光为其增加了一层意思——积极开展“99公益日”活动,通过社交慈善的力量推动社区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吸引更多居民以轻松便捷温馨愉快的方式参与慈善、促进和谐。

宫蒲光高度肯定了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通过“慈善+社工”方式,在汇聚慈善资源、服务慈善组织、弘扬慈善文化、打造品牌项目、培养专业人才、精准输送服务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他希望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发挥专业优势、赋能基层治理,努力成为具有突出影响力的枢纽型“慈善+社工”平台。

随后,宫蒲光一行来到宁波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参观了宁波慈善展示厅,听取了常务副会长周忠贤就近年来宁波慈善发展的工作汇报。

作为全国“GDP万亿城市”一员,宁波的“爱心GDP”(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也是一路飙升——近两年慈善组织增量均居全省第一;2023年新增慈善信托规模居全省之首;成为“人人慈善标杆区”“善行浙江”金名片全省试点城市;出台全省首部慈善地方性法规;连续5次荣登城市爱心GDP“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榜”。宁波的慈善名人、慈善企业与慈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包玉刚、李达三、邵逸夫、徐原祥、项秉炎……‌公牛集团、雅戈尔集团、‌宁波申洲公司、‌得力集团、宁波慈星公司‌……还有引发全国关注的匿名慈善家“顺其自然”,已成为宁波乃至浙江慈善的一个缩影。

宫蒲光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宁波慈善事业的发展,也与宁波市在药品援助、助学助教、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合作。我们欣慰地看到宁波慈善的迅速发展与强大后劲。我们认为,宁波慈善的突出成绩一是得益于党政的大力支持与政策扶持。二是得益于对慈善制度机制建设的高度重视。《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是全国第二部、浙江省第一部慈善地方性法规。新修改的慈善法出台后,宁波又在全国率先启动地方条例修订,全方位保障慈善事业顺利推进。三是尤其注重慈善创新,无论是建立各种类型的慈善信托、创设慈善空间还是打造各类‘慈善+’品牌项目,宁波慈善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四是着力营造‘人人慈善’社会氛围,通过优秀文化的积淀与传播引导市民了解慈善、参与慈善、促进慈善。在推进‘慈善共建’这一崭新命题上,宁波又率先破题,值得肯定。”

12月19日下午,宫蒲光一行来到宁波市江北区乡村产业振兴典范鞍山村,考察调研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的项目模式。

鞍山村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近年来,依托“八八战略”发展思路,将天赋自然资源与社会人文资源转化为物质与精神财富,通过开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将城市业态与乡村图景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是创优农旅品牌、引入城市业态,使乡村振兴的面貌尽收眼底、触手可及。宫蒲光一行考察调研了“云上鞍山·共富工坊”。工坊运用电商平台一方面销售本地特产,另一方面引入人才与建设资源,为持续提升村民生活与乡村实力奠定了基础。

宫蒲光表示,鞍山村的变迁是从传统农业村庄转变为人文宜居社区的典型范例。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对自然人文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还在于富于创新性的“慈善+社工”模式以及“共富工坊”建设。就如何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紧密结合、利用新媒体手段推广乡村经济、通过校地合作促进乡村振兴等作出了生动的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浙江省慈善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加元,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裘东耀、副会长蔡国华、秘书长楼喻刚等陪同调研。中华慈善总会宣传部副部长李希金、项目部副部长梁宏业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