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耕暑耘而立日 春华秋实正当年

发布日期:2024-11-22
浏览量:155
来源: 慈善公益报
字体:
分享: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世事千重,德善为峰。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践行第三次分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慈善事业,不仅将其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作为第三次分配主渠道列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慈善事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广大慈善组织及慈善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是对民政事业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慈善事业提出的殷切希望。民政工作关系民生福祉、连着民心民意;慈善事业助力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正是推动慈善事业走向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百业争荣,千帆竞发。199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署名文章《为慈善正名》,向全社会宣示了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的认同与支持。“慈善”就此再入社会话语与公众视野,成为重启我国慈善事业的重要标识之一。

  1994年春天,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崔乃夫、阎明复等老同志的积极倡议下,通过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经民政部批准,中华慈善总会宣告诞生,成为中国当代慈善事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总会与陆续涌现的全国各地慈善会一道,成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助力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参与社会治理、弘扬慈善文化、推进共同富裕的宏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十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在民政部的直接指导下,在崔乃夫、阎明复、范宝俊、李本公四位会长和第五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以发展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与专业化慈善组织为己任,紧密围绕国家发展大局,服务民生保障,走过了一段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融情共脉的光辉历程。

  三十年来,总会精心建立起了一个遍布全国、规模庞大的慈善救助网络。截至目前,已拥有全国各地会员单位500余家,个人会员20余名;先后实施了近300个慈善项目,涉及扶弱助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赈灾应急以及教育科技、卫生环保、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共计筹募慈善款物价值1600多亿元,使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救助。

  三十年来,总会在历次社会组织评估中均荣膺全国“AAAAA级基金会”称号,先后多次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这一切不仅是总会自身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成果,更是党和国家以及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的集中体现。

  大道至善,万象归一。站在三十年的门槛,我们重温来路,再拾初心,落实思树,饮流怀源。正是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改革开放的强势推进、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道德意识的日益增长,为中国慈善事业的重启与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慈善理念得以正名、活力得以焕发、文化得以弘扬,事业得以发展,慈心善举日益成为群众性道德实践,在扶弱济困、赈灾救援、扶老救孤、助残助医、助学助教等民生保障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十年历程:耕耘与收获
 

  回首三十年总会奋斗历程,我们既充满自豪,又感慨万千。总会所走过的每一步无不印证着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的关心厚爱,彰显着慈善事业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情感力量,体现着广大慈善工作者的为民之心与家国情怀——

  三十年间,我们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的理论坚定理想信念、铸造政治之魂。

  党的建设方面,我们积极加强总会党委、纪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在总会全局工作上的把关定向作用,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力落实社会组织党委班子和管理班子成员“双向进入”要求,完全实现党的组织和党务工作的两个“全覆盖”。

  组织生活方面,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内教育的重要部署,广泛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三会一课”等制度,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总会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三十年间,我们谨记宗旨,服务大局。始终将慈善事业与国家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全力以赴,勇于担当。从张北到汶川、玉树到雅安、鲁甸到积石山地震;从南方水患到西南旱情,从南方冰雪灾害到台湾水灾,从新疆暴风雪到舟曲泥石流,从河南到京津冀水灾;从“非典”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从印度洋海啸到土耳其、叙利亚地震……每一次募捐与救援行动中都闪烁着中华慈善总会的身影,传递着来自慈善的温暖与信念。特别是在三年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斗争中,我们和全国慈善会一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迅速融入抗疫大局。第一时间启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在行动”公开募捐活动,并在三年间持续助力全国多地抗击疫情。疫情暴发初期,我们与湖北省慈善总会、蒙牛集团联合支持蓝天救援队参与武汉疫区捐赠物资应急仓库的管理工作,在最为紧急的日子里共接收并转运抗疫物资4012万件,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总会支持蓝天抗疫救援队远赴柬埔寨开展抗疫工作,彰显了大国风范和慈善情怀。

  在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中,总会将助力“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及民政部定点扶贫江西莲花、遂川两县脱贫攻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累计投入慈善款物价值82.85亿元,持续开展了“雨水积蓄”“慈善情暖万家”“药品援助”“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等大型慈善项目,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作出了贡献,受到民政部通报表扬。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中,我们持续开展援藏援疆、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慈善帮扶工作,重点推出“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与各地慈善会合力创新联动机制、协同推进项目落实,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10月,全国通过“幸福家园”工程累计筹款逾23亿元,已有31个省区市近千家慈善组织加入“幸福家园”工程,先后涌现出了“湖北样板”“陕西模式”“江苏经验”“河南效应”“福建特色”“广东亮点”“济南样本”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幸福家园”工程也作为汇聚全国慈善会团结精神与强大合力的标志性项目而荣获“中华慈善奖”,被誉为新时代“希望工程”。

  同时,我们还在上述地区持续开展“善济病困”“慈善医疗阳光救助工程”“天籁稚声”等品牌慈善项目,为各地贫困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救助与服务,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发生。

  三十年间,我们耕耘不辍,善果累累。创立、实施并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及活动。譬如扶贫济困类的“慈善情暖万家”“慈善雨水积蓄工程”;乡村振兴类的“万达丹寨包县扶贫”“点亮计划”“善建家园”;助学助教类的“烛光工程”“中慈图书馆”;助医助残类的“微笑列车”“一张纸献爱心行动”“先心病救助”;扶老助幼类的“为了明天 关爱儿童”“干净娃娃养成计划”“汇丰中华慈善老人关怀”;拥军优属类的“情暖老兵——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专项行动”;慈善文化类的“慈善文化进校园”“中华慈善总会课题研究”“中华慈善嘉年华”等等。以项目为依托,以服务为导向,我们见证了无数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与关爱,见证了无数困难群众及家庭走出困境的美好与希望,更见证了新时代慈善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三十年间,我们广开善路,广交善友。充分发挥慈善领域“国家队”作用,示范带动全国慈善会积极开拓慈善渠道,构筑慈善平台,开展业务合作。从联合实施项目到联袂开展活动,从组织专业培训到提供业务指导,进而构建起慈善会网络合作募捐、项目协同、品牌共享的良好格局。

  我们还着重加强多领域、跨行业的沟通合作,先后与退役军人事务部等政府机关;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腾讯公司、轻松集团等头部企业;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字节跳动、轻松公益、水滴公益等网络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国际交流方面,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我们将工作布局不断向外延伸,通过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引入慈善资源,同时推出中华慈善形象,展示中华慈善力量。总会成立之初,便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联合之路、美国LDS慈善协会、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韩国新思路等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三十年间,我们与瑞士诺华、英国阿斯利康、德国拜耳、瑞士罗氏、法国赛诺菲、美国辉瑞等10余家世界知名药企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在项目及文化合作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进展。“请进来,走出去”。近年来,我们持续开展了“‘一带一路’胞波情·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学生手拉手”等国际慈善项目。在助力抗击地震、海啸、疫情等国际救援行动中,总会当仁不让,第一时间发起筹募与现场救援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三十年间,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作为中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头部慈善组织之一,总会同样肩负着推进慈善理论研究、促进慈善文化传播的责任使命。三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行业智库作用,成立总会专家委员会,依托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资源优势,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的新定位、新要求,以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课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讨与业务培训活动,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三十年间,我们与民政部联合举办了“中华慈善大会”,成功举办了“中华慈善成果展”“中华慈善春节晚会”“国际慈善论坛”“跨国公司与公益事业高级论坛”“中华慈善论坛”“中华慈善嘉年华”“慈善公益领域高级人才研修班”等一系列具有品牌价值的慈善文化、学术主题活动,出版了《慈善步履》《慈善路上》《善行闻道》等多部慈善专著。同时,我们积极参与全国同行举办的“长三角慈善论坛”“沿黄河九省(区)市慈善工作高质量发展论坛”“北京慈善文化创享会”“西湖论善”“粤港澳大湾区公益慈善盛典”“西部论善”等多种慈善文化品牌活动。

  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慈善宣传工作,多次召开全国慈善宣传工作会议,创办了目前国内唯一全国性慈善公益专业类报纸《慈善公益报》与杂志《慈善》,编辑出版了目前唯一全国慈善会大型资料性工具书《中华慈善年鉴》,创办了总会官网、官微等新媒体,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我们还与总会会员单位合作创建了中华慈善总会太原培训基地、湖州慈善文化研学基地、慈善文化南通研学基地、常熟“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等学术及文化阵地,形成了多种慈善文化实践成果,为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十年间,我们依法而治,循法而行。始终恪守依法行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及慈善领域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参与和助力中国慈善法制建设。2016年,新中国首部慈善法颁布实施,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在慈善法立法过程中,总会应邀参与了多项具体工作。在2022年启动的慈善法修订工作中,总会多次主办或协办相关专题会议,与各方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探讨新发展阶段慈善法实施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提交了多项高质量建议,配合完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慈善法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工作,制定并提交了多部慈善领域团体标准,为慈善法的诞生与修订都贡献了应有力量。

  三十年来,我们始终将加强内部治理作为依法治会的基础工作,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纪委与监事会工作协作机制,将纪检工作与业务监督紧密结合,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制度和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各职能部门作用,合理调整内设机构,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决策民主科学,运行高效务实。我们高度重视内部治理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透明、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有效提升总会公信力与专业化能力。近年来,我们根据慈善事业发展形势,修订完善了包括内部建设、项目基金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公开等在内的40余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我们始终坚持将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素质建设、能力建设放在整体工作的优先位置,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爱岗敬业、能力出色的员工队伍。


三十年探索:经验与感悟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慈善总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瞻远瞩,为慈善事业创造了广阔空间;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为慈善事业注入了源头活水;得益于所有与我们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慈善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他们为总会事业、慈善事业贡献了宝贵的青春、才华以至生命。

  回顾三十年历程,我们不能忘记崔乃夫、阎明复、范宝俊、李本公四位老会长以及所有在总会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贡献者们。正是他们的开拓与奋斗精神,才有了总会事业的根深叶茂、欣欣向荣。

  他们为总会发展明确了宗旨、建立了制度、制定了规则;推进了慈善组织的自律精神与品牌创建,也为全国各地慈善会的兴起提供了组织与制度样板;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管理水平与运营能力,强化慈善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在组织架构、人员组成、章程执行、项目运行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坚持着眼社会问题,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大力开展公益募捐,广泛实施慈善项目,为总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倡导开启中国慈善组织的国际化道路,让中国更多了解世界慈善,也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与感受中国慈善;他们广泛深入开展慈善文化宣传,为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以来,总会第五届理事会在历届理事会卓有成效的工作基础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力投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宏大事业,积极整合总会资源优势,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赈灾救援等慈善筹募和救助活动,为践行第三次分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个全国枢纽型慈善组织的应有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慈善文化,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开展慈善理论研究,连续举办中华慈善论坛,积极探索“走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之路”的重大命题,为全国慈善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中华慈善总会的诞生与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慈善精神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浴火重生、焕发生机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中国现代慈善发展路径的一次艰辛探索,更是中国现代慈善组织成长与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三十年间,我们既是慈善事业的践行者,又是慈善组织的示范者,坚持不懈融入国家中心工作,切实发挥了一个全国性慈善组织的表率作用。我们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慈善精神,紧密结合当代慈善实际,为中国式慈善组织高质量发展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彰显了责任担当。

  三十年风雨路程,我们深切体会到:一个慈善组织的成长、成熟与成就,必须始终与党心民心同频共振、同声同气,唯此才能真正筑牢事业根基、把握宗旨主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最深厚的根基同样源于党的领导。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慈善事业更好地践行党的为民宗旨,及时响应党的号召,忠诚做好党的助手。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赋予了慈善事业以全新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使命。我们必须凝心聚力、一以贯之地将党中央对慈善事业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坚定不移恪守慈善事业的政治性、公益性原则,在全社会凝聚起慈善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正能量。

  我们深切体会到:一个慈善组织的成长、成熟与成就,必须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工作大局,切实牢记自身职能定位、把握自身属性职责,唯此才能使事业之路越走越宽、行稳致远。

  慈善事业是惠及千秋、功德无量的事业。就国家层面,它是利国利民的伟大实践;就社会层面,它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价值层面,它是实现第三次分配的重要途径;就功能层面,它是社会救助制度和兜底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就文化层面,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民生战略谋划慈善工作,时刻着眼于社会重点、难点问题,以困难群众的多元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帮扶模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慈善的阳光温暖惠及更多地方与更多困难群众。

  我们深切体会到:一个慈善组织的成长、成熟与成就,必须牢固坚持依法治善、依法行善原则。唯此才能不断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与号召力,让慈善水土更加丰沃,慈善植被更加繁茂,将“人人为善、善为人人”的美好理想变成现实。

  善治需要善法,善法推动善治。慈善法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使慈善组织的运营管理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抓好落实、规范行为,切实将法律法规运用于慈善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在法治轨道上前进。

  我们深切体会到:一个慈善组织的成长、成熟与成就,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并与现代文明、时代趋势有机结合。唯此,慈善事业才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继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伴随经济社会与人文环境的发展变迁,当代慈善事业在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样貌,正从传统方式走向现代模式,从个人所为走向社会事业,从精英慈善走向大众慈善,从狭义济困走向广义公益。因此,我们要不断守正拓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动慈善事业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稳健迈进。

  我们深切体会到:一个慈善组织的成长、成熟与成就,必须不断加强行业治理与自身建设,充分彰显慈善组织所应必备的公益性与公信力。唯此才能真正赢得社会大众与历史进程的检验。

  公信力既是慈善事业赖以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慈善组织得以生存的底线、红线。因此,必须时刻保持对慈善活动、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持续强化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协调的监管体系,鼓励与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对慈善组织的监督,着力推进“阳光慈善”“透明慈善”建设。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趋势和行业要求的内部治理机制。要不断提升慈善组织与慈善工作者能力建设,在慈善项目设计、管理、运行,慈善活动策划、推广、宣传等方面坚定不移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要不断丰富慈善筹募手段的多元化与现代化,切实推进数字慈善建设,为慈善事业聚势赋能,增添活力。


面向未来:目标与展望
 

  寒耕暑耘而立日,春华秋实正当年。对于中华慈善总会,三十年只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未来依旧任重道远,仍需我们不懈努力。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身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变革与稳定彼此共存、传承与创新相互交织的崭新时代,我们的步伐也将愈发坚定、自信与稳健——

  未来五年,我们的发展定位是:坚决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功能定位,深入研判新发展阶段公益慈善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总会发展基础与资源禀赋,在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努力成为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中坚力量、全国慈善会的头部枢纽组织、海内外公益慈善机构的合作平台。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政治立场更加坚定,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建工作融入总会运行和发展全过程。进一步强化总会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慈善项目体系更为健全,社会保障和应急响应类慈善项目实现迭代深化,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类慈善项目实现创新开拓,捐赠服务和科技支撑类项目实现持续拓展,逐步提高慈善项目的组织实施、效能评价和信息披露能力;慈善事业质量稳步提升,捐赠体量持续增长,资源结构逐步优化,治理水平实现飞跃,人才队伍建设更趋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头部枢纽型慈善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深度融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加强,使总会更好地发挥全国性头部枢纽型慈善组织的应有作用。

  立足新起点,我们要在走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之路上做好先行者。要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整体谋划事关总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改革,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发展模式、技术手段、慈善项目、慈善服务形式以及慈善合作方式的创新发展,使总会事业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永葆健康活力。

  党和国家赋予了慈善事业以无比广大的空间与机遇,人民群众给予慈善事业以无比深厚的期望与关怀,社会各界授予慈善事业以无比崇高的荣誉与信任。我们要紧紧把牢政治航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恪守宗旨,勇于肩负责任担当,以慈善之力深刻融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大潮。

  立足新起点,我们要在依法行善、依法治善、依法促善的共同事业中做好示范者。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基石,以廉洁为底线。我们要不断强化对新版慈善法的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切实提高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能力与素质;要进一步加大慈善法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慈善事业,激发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机构和人士投身慈善公益;我们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高度统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各个项目、各种活动,严守慈善组织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界线。要不断优化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总会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设置,健全制度建设与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法务工作,强化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审批程序、账目公开透明、资金保值增值等各项规章制度,营造绩效导向、鼓励创新、团结奋斗、风清气正的内部氛围。

  立足新起点,我们要在良好社会慈善生态的营造中做好建设者。不断助力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全国慈善会网络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总会的示范引领作用,将慈善资源更多注入乡村社区,向基层一线倾斜,积极构建“处处有善、时时为善、事事行善、人人慈善”的良好社会生态体系。我们要强化横向联结,深化与相关中央国家机关、各类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联络,主动与具有专业能力的非营利组织、新媒体平台等建立战略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和国际华人圈的交流合作,实现能力互补、发展共赢。

  立足新起点,我们要在中华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借鉴中做好接力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传播与理论研究。要继续做好慈善会网络品牌项目及活动的宣传推介工作,不断提升总会与全国各级慈善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总会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性和影响力,组织开展慈善理论研究,促进优化慈善政策,推动普及慈善文化;要进一步链接社会爱心资源,壮大激活志愿者队伍,为社会各界参与慈善公益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要深入挖掘我国优秀慈善文化,传播新时代慈善理念,梳理传扬优秀慈善人物和慈善项目,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各类捐赠人参与公益慈善。

  立足新起点,我们要在推进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中做好开拓者。慈善是面向大众、惠及民生的崇高事业,也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功德事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准确把握慈善组织的发展方向、中国慈善的发展脉络与全球慈善的发展趋势,结合总会自身实际,立足全国,面向世界,力主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项目与活动。要深度融入互联网慈善,引入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让慈善供需的对接更加高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服务更加精准、监管更加到位。要大力发展慈善信托、慈善经济、文化创意等慈善新形态,助力中华慈善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提升慈善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系统提升捐赠服务能力,让网络捐赠更加高效透明,让法人机构、高收入人群拥有更加便捷可靠的参与渠道。

  立足新起点,我们要在中国慈善影响世界的进程中做好传播者。中国慈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作为中国慈善领域的“国家队”,我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我们要为增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慈善文化互鉴贡献力量。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广泛开展行业合作,大力发展单位和个人会员,下好全国慈善一盘棋,助力慈善事业整体向上向好;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配合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间慈善的外交作用。善交朋友,交善朋友,不断加强行业国际交流,推动项目国际合作,在引入更多慈善资源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将中国慈善推向世界,走入人心,在国际慈善之林绽放出夺目的中国光彩!

  回首流光岁月,远眺风光尽收。对于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书写崭新历史;对于未来最高的致敬就是开辟美好未来。所有的成绩与荣光在此刻都已成为过往,更加艰巨的任务与挑战正摆在面前,召唤着所有慈善人的奋斗之志与建功之心。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道路宽广而光明,我们的使命重要而光荣。全体慈善界同仁,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与磅礴的合力,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