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午,民政部召开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大会,盘点工作,部署任务,凝心聚力开启全年工作。
在“要抓重点带全局,推动民政工作整体提升”中,会议提出: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要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综合监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慈善工作,要扭住慈善组织公信力这个“牛鼻子”,全面贯彻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统筹推进扩大慈善规模和加强有效监管,更好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关于慈善工作,其中一个新提法特别引人瞩目,那就是:要扭住慈善组织公信力这个“牛鼻子”。
关于慈善组织公信力,民政部之前也非常重视,不止一次提出要“提升公益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但把公信力定位为慈善组织的“牛鼻子”,这还是第一次。“牛鼻子”这个比喻,形象地道出慈善组织公信力在慈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再联想到近年来公益慈善行业出现的一些舆情事件,可见这样的判断,这样的提法,真的是非常精准,也非常明确,是给慈善组织的下一步的工作提出的指导性的原则。
因此,民政部之所以这么明确提出来,说明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的风险极大,加强公信力建设迫在眉睫。也说明各个慈善组织的思想还不统一,接下来必须统一到加强公信力建设上来,任何组织不得再犹豫,一定要守住自身的公信力。
那么,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到底差在哪里呢?资深公益专家徐本亮对此有过比较系统的总结,罗列了大致六个方面:
1、没有使命或使命缺失
现在一些社会组织没有使命或者使命缺失。而公信力跟使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机构没有使命或者使命不清晰、定位不清楚,做服务、做项目很难有效果,没有效果的话肯定会影响公信力。有的社会组织就是为钱、为做项目而做项目,不能够满足需求,解决问题,也造成了机构的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会组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理结构就是要有理事会,因为理事会是一个社会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但是中国很多社会组织普遍存在理事会不起作用,或者理事会形同虚设。有的社会组织内部缺乏制约,行政负责人一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给组织造成了一些问题。有的组织一、两年不开一次理事会。有的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管理制度。特别是有的社会组织由于资金紧张的原因,用工上很不规范,聘用人员不签劳动合同,不按照规定缴金。
3、创办社会组织的目的不清楚或或者目的不纯
社会组织跟企业最大的区别是非营利的,创办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需求,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但是现在有的社会组织创办人初心不对,看到了政府鼓励发展社会组织,政府购买服务,有钱了,就成立一个社会组织。把社会组织当作一个生意,作为一种营利的手段。也有一些社会组织打着非营利的旗号,实际上在做牟利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组织的形象和公信力。
4、社会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
这是目前社会组织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比如2015年上海曾经报导过,有一家还是很不错的社会组织得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10多万的资助做项目。项目结束以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评估的时候发现,这家机构在财务上面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特别出现了一张发票复印以后多次报销的情况。这种明显违反财务制度的事情,竟然在这个机构出现了,包括报销当中的白条,账目混乱等问题。
另外,我在各地参加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评估中发现,有的地方80%以上的社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5、社会组织不注重成果
德鲁克曾经讲过,社会组织是为成果而存在的。这里讲的成果就是要让服务对象受益和得到改变,要能有效去解决社会问题。这是社会组织存在的价值,这也是项目公信力的表现。但是,现在中国的社会组织普遍存在把活动当成项目,把产出当成果。有很多社会组织在做项目的时候,看起来轰轰烈烈,活动也搞了不少,服务的人数也不少,但是并没有有效的去解决问题,而且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
在我看到过的几千份项目计划书中,至少有70、80%的社会组织不知道什么是成果,没有成果的概念。一个社会组织如果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不能通过项目让服务对象受益和改变,这实际上是浪费资源。不重视成果,也是社会组织在项目公信力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6、信息披露不够
公信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要做到公开、透明、规范,特别是信息的公开。因为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够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社会组织。但目前中国社会组织在信息披露方面,总体上来讲是做得不够的。不要说一些初创的社会组织,就是一些基金会,在信息披露这方面做得也很不够。
北京有一个基金会中心,每年要对全国基金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情况做个调查。如果说60分及格的话,2016年中国基金会信息披露指数还不到60分。所以,信息披露不够也是中国社会组织在公信力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徐本亮老师提醒说:“以上六个方面是目前社会组织公信力偏弱的主要表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目前,民政部正在大力推动“阳光慈善”工程,慈善组织公信力这个“牛鼻子”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让慈善组织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助力行业生态完善,更好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因此,慈善组织慈善组织要深刻理解民政部的这一精准判断,加强自律,要以如履薄冰的态度,管好用好每一分资金、每一件物资,同时进行充分的信息公开披露,从以上六个方面进行自查,以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否则,一旦公信力出了问题,不但会被“全面调查”,还有可能被吊销执照呢。